編者序言


序言:

往生西方淨土思想,自漢魏時期淨土經典譯出後,西晉.闕公則及衛士度,為最早往生西方淨土之行者;東晉.慧遠大師,與劉遺民等十八賢為上首,於無量壽佛像前,建齋立誓,同修西方淨土法門,結白蓮社;自此已來,往生西方淨土思想遂於中國蔚為主流。

稱名念佛,始於北魏.曇鸞大師提出「十念相續」,繼而,道綽大師勸導民眾「小豆念佛」,至唐.善導大師以「稱名念佛」為正定業,集淨土之大成。大師述《觀經四帖疏》,「楷定古今」,破諸師之說,主張:阿彌陀佛是報身報土,九品往生唯是凡夫,願行具足,稱名念佛,乘佛願力,必得往生。此外亦著有《觀念阿彌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門》一卷、《轉經行道願往生淨土法事讚》二卷、《往生禮讚偈》一卷及《依觀經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讚》一卷等,合而為「五部九卷」。

此「五部九卷」經唐末武宗毀佛、五代戰亂,及後周世宗毀佛等動亂,於中國幾全逸失;致使宋明以後,乃至現代,淨土一門皆寓於各宗,如:台淨、禪淨、淨律等;與善導大師之純淨土,有莫大之區別。幸而,此「五部九卷」於唐時,傳至日本,而得以保留下來;至清末,為楊仁山居士攜回中國,乃重現於國人面前。

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以《無量壽經》四十八願中之第十八願:「設我得佛,十方眾生,至心信樂,欲生我國,乃至十念,若不生者,不取正覺」為所宗。「至心信樂」者,信也;信者:信受彌陀救度。「欲生我國」者,願也;願者:願生彌陀淨土。「乃至十念」者,行也;行者:專稱彌陀名號。依此「本願」,信、願、行具足,即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。

又,依《觀無量壽佛經》作《疏》,闡明《觀經》「雖說定散兩門之益,望佛本願,意在眾生,一向專稱彌陀佛名」,而以「稱名念佛」為正定業。是故依此「本願稱名」,凡夫眾生,信佛本願、稱念佛名,乘佛願力,必得往生極樂報土。此善導大師之淨土行門,實乃最平易近人,自然質樸,易修易行之真實法門也。

寂師父上人,閉關三年,歷經一百零八個佛七,依善導大師著作,而深切體悟阿彌陀佛平等救度眾生之大悲願心。出關後,創建彌陀之家東林寺念佛道場,以善導大師之淨土思想「本願稱名」為依歸,四眾弟子共住、共修念佛,求生極樂淨土。今為令佛弟子們,深入理解善導大師之純淨土思想,兼為弘揚善導之淨土法門,而倡印「五部九卷」。

善導大師之「五部九卷」,除《觀經四帖疏》收於大正藏三十七冊外,餘「四部五卷」皆收錄於大正藏四十七冊。教界少有單行出版者,今彌陀之家東林寺,為倡導善導大師之純淨土法門,而集眾人之力,合編此《善導大師.五部九卷》一書。希望此一單純平易之「本願稱名」淨土行門得以重現「光明和尚」之光明,聲聲佛號、聲聲光明,度眾生於極樂邦。

是以為序。 彌陀之家東林寺·法務部編輯   謹識